1.4000 「德国」DIN标准
1.4000 【供应】1.4000 化学成分【供应】1.4000 机械性能【供应】1.4000 产品规格
1.4000 【供应】1.4000 材质证明【供应】1.4000 力学性能【供应】1.4000 现货尺寸
1.4000 【供应】1.4000 库存信息【供应】1.4000 厂家直销【供应】1.4000 无缝钢管
1.4000
数字号:1.4000
牌号:X7Cr13
标准:DIN 17400
●特性及应用:
1.4000不锈钢,德国牌号不锈钢。
●化学成分:
碳 C:≤0.08
硅 Si:≤1.00
锰 Mn:≤1.00
磷 P:≤0.045
硫 S:≤0.030
铬 Cr:12.00~14.00
1.4000 自2005年以来,Singspring一直在运营,SAF2507继续表现良好。大直径纵向焊管的主要生产工艺:大直径纵向焊管)模锻的基本过程模锻的过程:切割,加热,预锻,终锻造,冲压,修整。淬火和回火,喷丸处理。常用的工艺是up粗,拉长,弯曲,冲压和成型。因瓦合金的特性1960年代代双相不锈钢为3re60,存在焊接热区的问题。第二代是在1970年代后期开发的,具有超低的含碳和氮特性,典型值为2205,钢的点蚀当量指数为32-39。第三代是1980年代后期开发的超低碳,高钼和高氮含量的汽车。典型的钢为32750等,蚀刻等效指数大于40。电化学抛光用于管件的主要材料是管,板和棒,根据材料特性和产品中所用坯料的形状选择落料方。
1.4000 不锈钢的发明是冶金shi上的一项重大成就。20世纪初,吉耶(L.B.Guillet)于1904~1906年和波特万(A.M.Portevin)于1909~1911年在法国;吉森(W.Giesen)于1907~1909年在英国发现了铁-铬和铁-铬-镍合金的耐腐蚀性能。蒙纳尔茨(P.Monnartz)于1908~1911年在德国提出了不锈性和钝化理论的许多观点。工业用不锈钢的发明者:含Cr12~13%的马氏体不锈钢是布里尔利(H.Brearley)1912~1913年在英国;含Cr14~16%,C0.07~0.15%的铁素体不锈钢是丹齐曾 (C.Dantsizen)1911~1914年在美国;含C<1%,Cr15~40%,Ni<20%的奥氏体不锈钢是毛雷尔 (E.Maurer)和施特劳斯(B.Strauss)1912~1914年在德国。在此基础上随后又发展了zhuming的“18-8”不锈钢(C~0.1%,Cr~18%,Ni~8%)。在马氏体、铁素体和奥氏体三大类型不锈钢相继出现后,30年代又发明了奥氏体-铁素体双相不锈钢。40年代至50年代,马氏体和半奥氏体沉淀硬化不锈钢和节约镍的Cr-Mn-Ni-N等不锈钢以及含碳量低于 0.03%的超低碳不锈钢也开始生产。60年代以后又出现了马氏体时效不锈钢,TRIP(transformation inducedplasticity,见形变热处理)不锈钢和碳,氮总量低于150ppm的高纯铁素体不锈钢。70年代末,世界不锈钢年产量超过1000万吨,一些国家不锈钢产量约占其总钢产量的1%左右。中国于1952年开始大量试制和生产不锈钢,至70年代已有45个定型牌号。
1.4000 并在日常使用中定期清洁。例如,当发现不锈钢弯头的表面多尘或易于去除时,可以直接用温水或弱洗涤剂清洗。当然,肥皂水也是可以接受的。并且,当不锈钢弯头的表面覆盖有商标或粘膜时,也可以用弱洗涤剂清洗。后要注意的是用水冲洗干净,然后用干棉布擦干。在加工不锈钢时,加工时还应保护不锈钢零件,例如车辆和铣削。完成操作后,应清除油渍,铁屑和其他杂物。钢上独特的自我修复“被动”表面层归因于铬。双相不锈钢管的优点很多。首先,屈服强度远高于普通奥氏体不。并且具有足够的塑性和韧性来形成双相不锈钢管。双相不锈钢管或压力容器的壁厚比奥氏体不锈钢减少了30%?50%,从而降低了大部分成本。第二是它可以变成耐候钢。通过添加特殊元素(例。
1.4000 【交货状态】
1.4000 热锻造、热轧+退火、正火、回火、淬火和回火、及根据客户的要求;;
1.4000 一般以热处理状态交货,其热处理种类在合同中注明;未注明者,按不热处理状态交货。
1.4000 【表面】
1.4000 黑皮、磨光、粗车、精车、及根据客户的要求;
1.4000 【冶炼工艺】
1.4000 电弧炉,(非)真空感应炉+LF炉、VD炉,VOD炉、电渣重熔、真空自耗炉;
1.4000 【产品检测】
1.4000 从冶炼开始,每个道次都进行检验,确保下个道次产品合格;成品经过十几种检测手段(尺寸外形,表面,力学性能,晶间腐蚀,无损探伤,工艺性能,晶粒大小等等),确保产品合格及客户的要求。